在介紹霧氣治療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霧氣,它包含了氣霧、水顆粒、是懸浮於空氣中非常細小之液態或固態粒子的統稱,而噴霧器則是經利用一些裝置使產生的氣霧大小能趨一致的用具稱之,亦是能將液體轉換成霧氣的裝置
氣霧粒子的應用非常的廣,包含了診斷測試範圍(氣喘誘發、換氣/灌流掃描)、提供肺部痰液水份、引導痰液,供檢查培養用、提供醫用氣體濕氣等
而一般在居家使用霧氣治療的目的,通常為補充額外的水份及給藥為主,使用霧氣治療給藥的優點為可使藥物在呼吸道內產生較高的局部治療濃度,但較不會有全身的副作用,能短時間內使藥效發揮至極,作用時間比IV、IM之口服速度快,而有了基本裝置後病人可自行施藥,不必仰賴醫護人員,方便又迅速
但霧氣治療也有可能引起支氣管痙攣,高敏感氣道病人吸入霧氣粒子後,因霧氣粒子刺激氣道而使氣道阻力增加,故有時可能併用其他支氣管痙攣用藥,而乾硬的黏痰吸水後發脹,有可能堵住小氣道,妨礙氣體交換,遭汙染的霧氣或輸送系統,可能使病人吸入細菌或黴菌而造成感染,因此保持噴霧器的清潔是很重要的!(關於噴霧器的注意事項及介紹,在呼吸設備文章中再行說明)
一般霧氣治療的臨床目標,為解除支氣管痙攣或預防或治療氣喘病,使支氣管分泌物易被移除,投予抗生素,供給水份及濕氣或口腔、喉部及氣管支氣管之局部麻醉等
而醫用氣霧的顆粒大小,也是和生理原理息息相關,臨床上具有意義的氣霧顆粒直徑為3~5µ,此大小直徑的氣霧顆粒較穩定,較不易改變其大小,且較能沉積於枝氣管樹內,穩定性較高,而一般氣霧在顆粒大小為0.2~0.7µ間及濃度在每一立方公分含100~1000顆的霧氣最為穩定,但0.5~3µ的直徑較易被接受使用,總而言之,其實只要記住顆粒大小會影響治療時顆粒的沉積位置,就行了
50 µ的顆粒太大無法進入 ,而進入口、鼻、咽部 約為10-50 µ,進入咽部、氣管、支氣管為3-10 µ,進入細支氣管、肺泡管及肺泡為0.5~3 µ,太小到可能會隨呼出氣體飄至大氣,不沉積就要小於0.05 µ了
其它待續...下一篇介紹霧氣治療的裝置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