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抽痰技術衛教單

一、目的
1.保持呼吸道通暢,協助病患有效咳嗽
2.防止異物吸入,避免合併症的發生
3.即將出院患者之前一週,由護理人員指導病患的主要照顧者
4.病患照顧者須接受兩次以上之技術指導及回示教方方能執行

二、適用狀況
無法自咳痰液,如意識不清者、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者、痰液量多且黏稠、軟弱無力者。

三、步驟
1.設備準備如下:
□無菌抽痰管 □無菌手套 □無菌水/清水 □抽痰機
2.洗手。
3.準備病患。
4.先予翻身,拍背,叩擊。
5.抽痰前給予100%氧氣1~3分鐘,以防止低血氧。
6.打開抽痰機電源,抽吸壓力成人120~150mmHg.嬰幼兒壓力60~100 mmHg(避免壓力過大造成黏膜受損)。
7.打開抽痰包開口,暫勿抽出抽痰管,應保持無菌勿汙染。
8.打開無菌水之蓋子。
9.穿戴無菌手套。以無菌技術取出抽痰管,並與抽痰機之管子連接。
10.抽痰管在無菌水中預測吸力並溼潤管壁。
11.抽痰順序為:氣切造口→鼻→口。
12.以輕柔動作插入適當深度:氣切約5吋,由口鼻插入深度約6~8吋,插入時,避免按壓抽痰管控制口,以防止黏膜受損及缺氧。
13.抽吸時,一手按壓抽痰管控制口,一手以食指及姆指將管子以360度旋轉方式回抽,時間不超過10~15秒為原則,兩次抽吸應間隔1~3分鐘,應隨時觀察病患是否有咳嗽或發紺情形,如發生應停止痰,給予氧氣。
14.抽吸完畢後將抽痰管放入清水瓶抽吸清洗管壁,必免殘留痰液,造成阻塞或細菌滋生。
15.抽痰後給予100%氧氣1~3分鐘,以防止低血氧。
16.在無任何禁忌情況下,鼓勵病患多攝取水份、深呼吸咳嗽、多翻身,若痰液過多可給予怯痰劑及噴霧治療。
17.灌食後30分鐘內請勿抽痰,以免造成嘔吐。
18.收集瓶液面超過1/2以上時,得予更換或清洗。重覆使用之。
19.抽痰管之選擇,成人在14-16Fr之間;若由鼻抽吸可用10Fr抽吸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