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1.做為出院病患家屬居家照顧前準備。
2.確定其技術正確,以防發生合併症。
3.提供不能自行吞嚥病患之營養。
二、適用情形
1.需長期使用鼻胃管灌食之病患於病況穩定後2週開始教導家屬灌食,並記錄於收案指導表。
2.慢性病患在家已長期使用管灌食者。
三、步驟
1.洗手。
2.準備用物
(1)灌食空針。
(2)溫熱食物:食物之製作請參考營養師提供之資料。
(3)溫開水。(維持溫度約37~40℃)
(4)彎盆或空容器。
(5)乾淨毛巾或餐巾紙。
3.準備病患
(1)協助病患坐起30度到60度。
(2)如需抽痰翻身,應先完成再進食。
(3)使用毛巾或餐巾紙圍在病患胸前。
(4)確定鼻胃管是否在胃內。脫出檢查方法如下:
#鼻胃管上刻度滑出?
#空針反抽,無胃內容物抽出?
#將胃管開口置於水內,有無水泡出現?
#胃管捲曲於口中?
#灌開水也灌不下去?
4.灌食空針抽20~30c.c.溫開水,接上鼻胃管,一手固定管子及空針接口處,另一手緩緩推入,以溼潤管壁。
5.反摺鼻胃管開口處,避免空氣進入或胃內物倒流。
6.灌食時,先將空針內氣體排出,再緩慢灌入。灌食速度每100c.c.約4~5分鐘。
7.待全部食物灌完後,再抽30c.c.溫開水灌入。避免胃管阻塞或食物在管內發臭。
8.管子近口端反摺塞入管子開口。灌食完畢,洗淨灌食空針。
四、注意事項
1.胃灌食病患應每日給予口腔及鼻腔護理,並更換固定胃管之鼻膠。更換時需將胃管順時鐘轉動半圈,並將臉部皮膚拭淨再貼,勿貼同一部位,以免破皮。
2.胃管應避免受壓,扭曲或拉出。
3.胃灌食物應保持溫熱,灌食速度不宜太快;太快易導致嘔吐與腹瀉。
4.灌食應避免空氣灌入胃中,以減少腹脹情形。
5.灌食後,保持坐姿30分鐘。
6.灌食前空針反抽除檢視管子位置外,並可觀察病人消化能力作為此次灌食量的依據,一般二小時所消化的量超過上次灌食量的1/2即表示消化良好。
7.若反抽出超過100 c.c.,則暫停灌食,1小時後或下一餐再觀察消化情形。
8.患者使用氣管內管或氣切之病患,灌食前先將氣囊打氣,以防造成吸入性肺炎。
9.在院病患,若病危、消化不良及嘔吐之病患,應由護士執行灌食。
10.灌食中若有異常情形,如病患不斷咳嗽、嘔吐、或臉色發青,應立即停止並通知醫師。
11.鼻胃管約一個月更換一次,可至各醫院或居家護理時予以服務。
12.鼻胃管滑脫時應立即通知居家護理師
13.食物應為流質,渣質不宜太多,以免阻塞胃管。
14.灌食時若感覺不易灌入,可能是:
#管口被食物阻塞~先用灌食空針反抽,再灌溫開水沖通管子。
#管口碰到胃壁受阻~可將胃管向外輕拉出約2cm,再試灌,若通暢再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